新闻动态

长三角万亿之城三季报:南通领跑南京失速,合肥强攻主链型产业

(原标题:长三角万亿之城三季报:南通领跑南京失速,合肥强攻主链型产业)

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柳宁馨 杭州报道

前三季度,长三角三省一市GDP总量达23.2万亿元,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。

万亿GDP城市依旧是长三角的强支撑。前三季度,在长三角9座“万亿之城”中,6市增速跑赢全国,分别是南通、苏州、无锡、常州、合肥、宁波,江苏多个城市经济增长表现亮眼。同期,合肥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.2%,不仅领跑长三角,也领跑全国万亿GDP城市。

从规模看,前三季度,上海仍然是唯一GDP总量超3万亿元的城市,苏州、杭州位列其后,GDP规模分别为1.85万亿元、1.52万亿元,其他同期GDP总量过万亿的城市分别为南京、宁波、无锡。

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发现,长三角重点城市在发展优势产业、抢抓新兴产业机遇方面做得较好,例如上海的集成电路、生物医药、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,苏州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高技术制造业,合肥的电子信息、汽车产业等。明确的主链产业成为城市重要发力点,也是经济发展的强驱动,容易带来规模效应。

工业决胜

从长三角9座万亿GDP城市经济增速看,前三季度,江苏城市表现十分亮眼,囊括增速前4名,但也有一些分化。

前三季度,南通跑出了6.3%的GDP增速,在9座城市排第一,苏州、无锡则以6%的GDP增速并列第二,常州也达到5.8%的增速,为江苏经济增长稳住了基底。

不过,江苏省省会南京前三季度经济表现不如预期,GDP增速为4.4%,低于全国平均,同期,南京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3%,除了上海未公布该项工业数据,南京在9座城市中经济增速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垫底。

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所所长张春龙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,江苏的装备制造业是其工业的一大亮点。装备制造业作为工业的“压舱石”,对江苏工业增长的贡献显著,是江苏工业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。

事实上,江苏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要分布在南京、南通和常州,以轨道交通装备、海洋工程装备、航空装备和卫星应用产业为主。目前看,相比于南通和常州,南京规上工业增速略有落后,未来,南京在工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方面仍然有发力空间。

从经济规模看,前三季度,上海依然是长三角“第一城”,3.44万亿元的GDP总量远超排在第二、三位的苏州、杭州,南京、宁波、无锡分别为1.31万亿元、1.26万亿元、1.15万亿元。

前三季度,苏州依然是GDP总量和增速都表现不错的“尖子生”。工业在其中发挥重要支撑。前三季度,苏州第二产业增加值为8331.9亿元,增长7.8%,其中,苏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.9%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.3%,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8.8%。

杭州和南京作为两座省会城市,虽然总量依然稳定在9座长三角万亿之城的“五强”,但前三季度GDP增速均未达到全国平均线。特别是南京,目前经济总量位于全国“万亿之城”的第十名,今年四季度,天津、宁波、青岛都有可能超越南京,冲刺“十强”。

前三季度,宁波地区生产总值12644.3亿元,同比增长5.3%,与南京同期经济规模差距仅为480亿元。无锡是前三季度9座城市中经济规模第六位,在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在9座城市第一位(除南京未公布),为6.8%。

前三季度,9座城市中,GDP总量低于1万亿元的为合肥、南通、常州。其中,常州是2023年新踏入万亿GDP门槛的城市。

合肥是一匹持续受关注的“黑马”。前三季度,合肥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97.1亿元,同比增长5.4%,继续领跑省内,也缩小与长三角其他省会城市的差距。同期,合肥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.2%,不仅领跑长三角,也领跑全国万亿GDP城市。

优势产业占先机

在长三角,这些万亿GDP城市都有较为清晰的重点优势产业,因而不断形成规模效应,拉动经济增长。

从龙头城市上海看,上海的经济增长速度在前三季度有所放缓。今年以来,上海一季度、上半年、前三季度的经济增速分别为5%、4.8%、4.7%,经济有放缓趋势。特别是从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看,上海一季度、上半年、前三季度表现分别为2.2%、1.2%、1.2%。

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王振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,客观来看,上海工业整体增速有所放缓。背后有两个主要原因,一是去年增速相对较高,其中较大因素是2022年工业因疫情出现负增长,在近几年没有形成较大规模工业投资的情况下,今年工业增速放缓是必然的;二是工业效益下降降低了增加值增速,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工业增加值增速明显低于工业总产值增速。

不过,从上海三大先导产业的增长态势看,集成电路持续保持较快增长,人工智能、生物医药前景广阔,而上海优势的服务业继续发挥稳经济的作用。

在王振看来,上海在二十年前就形成了服务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,今年前三季度上海第三产业增速为5.8%,对全市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奠定了积极基础。服务业增长较快,得益于上海在数字经济、旅游经济、消费经济及金融四大优势领域的共同发力,保持了良好势头。

苏州、无锡同样对城市主导产业十分明确。例如,苏州加快推进“1030”产业体系建设即10个重点产业集群和30条重点产业链,发力电子信息、高端装备、先进材料、新能源等。前三季度,苏州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、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保持两位数增长,分别同比增长15.3%、11.1%。同期,苏州新能源汽车、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量分别增长18.6倍、5.7倍。

合肥、南通、常州等城市不仅依托于原本工业基底,更是抓住产业转型的时代机遇。

2020年,南通迈入“万亿俱乐部”,也是继苏州、南京、无锡之后,江苏省第四个万亿城市。近年来,南通提出争做“江苏第三城”,基于制造业和重工业的长期积累,产业转型让南通继续锻造后发优势。前三季度,南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.7 %,增速列江苏省第2位。

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,苏南在江苏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,但近年来投资的重点区域在苏中。例如,通过投资苏中的龙头城市南通,稳步推进江苏的经济中心从苏南向苏中、苏北转移。南通不仅在新兴产业投资,也在钢铁、石化等传统产业投资,带动人气,逐步发挥经济效益。

合肥则强调“以投带引”,对主链型产业有着明确的规划,在新能源汽车、新型显示、光伏等产业方面不断扩大规模。

合肥的重点产业增速十分强劲。前三季度,合肥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长36.7%,拉动规上工业增速7.8个百分点;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增加值增长34.3%,较上半年加快9.8个百分点,拉动规上工业4.5个百分点。截至10月21日,合肥市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,预计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0万辆,同比增长74%。

在曾刚看来,这几年强省会最成功的案例是合肥,不仅把省会做大,也把能级做强,因此,可以发现合肥在万亿GDP城市的排名不断上升,有很多亮点变化,同步提升经济规模和质量,提升城市影响力。



下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中欧体育下载app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Powered by365站群